本期請隨小編一起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館,位于世園會核心景觀區山水園藝軸的終點,在整個園區內居于最重要的位置,是世園會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與國際館、演藝中心、草坪劇場、天田共同組成了世園博覽會園區的核心景觀區。以“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為主題的2019年世園會分為5個園區,分別為中國館、國際館、植物館、生活體驗館和演藝中心。群山腳下,媯水之畔,世園會仿佛一幅綠色畫卷,向世人展示“綠色名片”。
中國館的鋼結構屋蓋共安裝1024塊不同尺寸的龍焱碲化鎘金色光伏發電玻璃,在沒有直射光的情況下也可發電,更加貼合建筑造型。琉璃光瓦匯聚太陽光能,打造璀璨畫卷,點亮世園之夜。
采用碲化鎘透光薄膜組件作為建筑構件,一方面具備了普通透光頂和幕墻的維護、隔熱、美觀的功能,兼具發電功能,實現了從被動節能到主動發電的綠色建筑理念;另一方面,它不僅巧妙地和建筑屋頂和幕墻構件相結合,產品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做成不同尺寸,不同透光度,不同顏色,可以完美替代傳統幕墻玻璃真正實現光伏玻璃代替建筑玻璃。
項目采用太陽能光伏技術等多種綠色技術,使中國館成為一座有生命、會呼吸的建筑。項目順利通過綠色建筑標識評價,成功獲得綠色建筑三星標識。
中國建研院光電示范建筑
該項目是中國建研院基于建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多年來取得的研究成果,打造的集科研、展示、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建筑環境與能源系統綜合實驗平臺,是建筑由用能邁向產能的創新實踐。
光電示范建筑是既有辦公建筑,建于上世紀70年代,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通過對這座既有建筑改造,以建筑與光伏深度融合、凈零能耗、凈零碳排放為目標,從傳承歷史文化、展現現代綠色技術的設計理念出發,將建筑與光伏有機融合,開展多類型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綜合實驗,探索光儲直柔新技術,示范太陽能零碳建筑技術路徑。
項目在屋頂、立面和新建門廳采用龍焱不透光碲化鎘光伏發電玻璃建材,充分利用了碲化鎘光電建材在建筑立面發電能力強和色澤均勻的優點;另外二層展廳的玻璃幕墻用透光碲化鎘發電玻璃對傳統玻璃進行替代,既保證了與傳統玻璃一樣的采光效果,還有不錯的發電能力和隔熱保溫效果。
光電示范建筑安裝光伏系統1500平方米,裝機容量235千瓦,日均發電量550kWh,年發電量20萬kWh。每年單位建筑面積產能量67kWh/m2,其中建筑本體用電40.7kWh/m2,占產能量60%;供暖用熱折算電力16.7kWh/m2,占產能量25%;另外15%凈發電產能可為周邊建筑供電,總體實現凈零碳排放。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集設計制作、排練合成、服裝道具展示、技術交流研討和倉儲于一體的舞美基地,北京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于2018年試運營,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其舞臺比例,與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為一比一設計,國家大劇院所有劇目都可以在舞美藝術中心進行排練,可大大提高國家大劇院的日常使用效率。并且,這種“一模一樣”的設計,還可以充分保證劇目在舞美藝術中心排練時如同身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作為光電建筑的示范項目,在2號樓臺湖藝術公寓樓和3號樓藝術交流樓采用了光伏幕墻和光伏采光頂的光電建筑形式,用龍焱碲化鎘透光中空夾膠發電玻璃代替傳統的中空玻璃普通建筑構件,采用幕墻安裝結構,創新性的設計了適合光伏系統隱藏式走線結構,在符合建筑規范的同時,保證了建筑的美觀;另外項目在4號樓舞美創意空間,6號樓和7號樓號舞美倉儲庫房屋頂還安裝了碲化鎘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總裝機量為516kW。
本項目自2018年12月建成試運行發電以來,整體項目發電穩定,分別于2019年發電545115kWh;2020年發電562930kWh;2021年發電546023kWh,總計發電1654068kWh,節約燃煤542.533噸,減少二氧化碳排1649.11噸,減少 SO2排放量約為10.255t,NOx(以 NO2計)排放量約為 3.474t。
以2021年項目數據分析來看,項目內光伏發電全部自用,舞美藝術中心全年用電量為551374kWh,其中使用光伏電占比546023/551374=99%;每年節省燃煤179t;每年減少二氧化碳544t,減少 SO2排放量約為3.419t,NOx(以 NO2計)排放量約為1.158噸。項目達到設計要求,實現了近零能耗的水平。
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
北京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毗鄰南三環,位于中軸路和涼水河交匯處,園區總建筑面積19.5萬平方米。該項目曾為服裝批發交易中心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戰略的指引下,2021年10月底騰退關停。豐臺區和中關村發展集團為探索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路徑,政企聯手,啟動戰略合作,以大紅門服裝商貿城項目為先導區,建設“空間+投資+服務”于一體的“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共同打造南中軸城市更新示范的新標桿,實現大紅門地區“華麗轉身”。
園區設計方案由北京建院總建筑師吳晨團隊主導,既秉承了端莊有序的中軸形象,又注重營造通透自然的活力空間。園區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建設,克服困難,跑出了城市更新項目報批、報建和載體改造、產業組織的“新速度”。歷經一年,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一期(西樓)迎來綻放時刻,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墻和古銅色的格柵在陽光下交相呼應,莊重典雅的同時又不失現代活力;超大的采光中庭從一層貫穿至七層,帶來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陽光,營造出舒適的辦公空間和共享空間。
目前,園區一期(西樓)已經投入使用,50余家高精尖企業已經入駐。同時,二期建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計劃在2023年全部竣工投用。據統計,西樓光伏采光頂使用了392塊、四種大尺寸龍焱碲化鎘光伏發電玻璃建材,項目總裝機容量約為82.36kW。發電玻璃的結構為TP6+3.2CDTE+TP6+12A+TP6三銀(Low-E)+TP6,透光度為20%。使用20%透光發電玻璃替代常規玻璃,不僅滿足大樓采光需求,還能有效遮擋陽光直射和紫外線輻射,達到防曬隔熱的效果。此外,光伏發電玻璃將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為綠色電能,供大樓內日常負載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大樓的能耗和碳排放。
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是引領大紅門地區“華麗轉身”的城市復興核心項目,也是區域內首個城市更新示范項目。設計基于城市復興理念,結合北京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將加速構建“最智慧、最生態、最具活力”的獨角獸創新創業生態,為區域發展提供新動能和新引擎,引領豐臺區成為北京三大獨角獸棲息地之一。
北京冬奧會延慶山地新聞中心